那麼,這兩個中國應用程式有什麼問題呢?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,還是在於那些科技公司的目標函數。
因此,人工智慧設計的關鍵是我們輸入電腦的目標函數(objective function)。例如,印度禁止了TikTok和微信,理由是它們「損害印度的主權和完整、印度的國防、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。
雖然他沒有點名,但美國政府顯然已經注意到這種平台的潛在危險。人工智慧則相反:我們餵給電腦大量資料,然後電腦以程式回饋我們。」 雖然在我們撰寫本章時,此事仍在發展中,但確實有一個問題浮現:印度的說法是否誇大了這兩個應用程式的危險?為什麼其他國家的科技公司沒有面臨類似的質疑?尤其這兩個平台蒐集資料和分享內容的方式,在業界算是標準做法,這些問題就更加令人費解。例如,二○二○年十一月,美國國務院在其報告中,便將這個問題描述為來自中國的挑戰之一(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State, 2020)。它藉由「為您推薦」(For You)這功能隱藏或推廣特定影片,為用戶提供他們甚至沒有訂閱但TikTok演算法推薦的影片。
傳統上,我們為電腦編寫程式,電腦則以各種資料回饋我們。因為每天有數以百萬計的影片上傳,TikTok已經控制了美國人日常生活很大一部分。在議會選舉之年,右翼保守派——人民黨拿出了「反對性別多樣性」的參選策略,這是毫不掩飾地在效仿美國保守派共和黨人的慣用手法。
」 反LGBT立法的熱潮 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已經頒布了反LGBT的法律。的確,在此之前,瑞士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,因而也招致了媒體大張旗鼓地報導。這所學校最後唯一能做的就是取消計劃:5月11日,這所位於施泰法(Stäfa)的公立中學被迫宣布放棄原定於5月15日舉行「性別日」的計劃。最近,瑞士一所學校和一家圖書館成為了受攻擊對象。
然而無獨有偶,短短幾週後,一個蘇黎世圖書館的一場兒童讀書日活動也遭到了敵意抵制,因而再次引起媒體的大肆報導。這個團體的首次亮相是在大流行病期間的反防疫措施的遊行中。
儘管活動過程中並未出現任何「插曲」,但由此可見瑞士社會上的反性少數群體的情緒正在冒頭,這很有可能成為反動力量和右翼思潮的新起點。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ig City in little Zurich(@i_love_oerlikon)分享的貼文 LGBTQI組織認為右翼團體的這些行動,是為10月瑞士的全國議會選舉準備的戲碼。在俄羅斯,2022年通過了一項修訂法,加強了對同性戀「宣傳」的禁止力度。按照美國自由公民聯盟的說法,這是一個新的記錄,到今年上半年為止,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的一倍。
大多數案件涉及到暴力或針對性取向的歧視性言論,其中45起案件發生在街頭或其他公共場所。這是自2016年首次收集統計以來的最高數字。根據一個《CNN》的報導,自今(2023)年年初以來,美國各州已至少提出了417項針對LGBTQ人群的法律條案。匈牙利在2021年通過了一項法律,禁止在針對未成年人的教材出現描述同性戀和變性行為的內容。
除此之外,自2022年起,LGBTQI人士在民事登記處更改性別和名字時也變得更加容易了。調查顯示,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不一致的跨性別者受到的影響最大。
在遊行隊伍中再次出現了所謂的捍衛自由者(Freiheitstrychler)的身影——身穿威廉・泰爾(Wilhelm Tell)服裝的大鬍子男人,拿著大牛鈴除此之外室內也應保持通風及涼爽,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,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。
不只是台灣,全球都飽受酷熱煎熬。英國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(Granth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)科學家亦表示,目前北半球的夏季才剛開始,加上聖嬰現象仍在發展中,「這個記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而在2012年後,高溫日子越來越常在6月上旬就出現。其中特定族群如老人、小孩、慢性病人、肥胖、服用藥物者、弱勢族群、戶外工作或運動者,需特別關懷,應遠離高溫環境。計算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每日最高溫的數據,發現2020年是整體最熱的一個夏天,超過8成的日子都出現35度以上的高溫。
」 中央氣象局每日皆會公布高溫資訊,呼籲一旦出現高溫現象,應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、勞動及運動,且需注意防曬、多補充水份、慎防熱傷害。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研究指出,全球氣溫已經連續一週打破紀錄,平均氣溫在7月3日時來到攝氏17.01度,自1979年以來的最高紀錄,隔(4)日進一步攀升到攝氏17.18度,再次打破紀錄。
從觀察夏季日均溫分佈情形可以發現,大約在2012年以前,日均溫超過30度的高溫日子,多是在6月中下旬才開始出現。回顧中央氣象局台北觀測站過去氣候數據,1998年以來,日均溫最高紀錄發生在2017年8月7日,達到33.2度。
2016年時出現聖嬰現象,台北觀測站在當年6月1日時,日均溫就達33度,創下該觀測站6月1日當日最高溫紀錄。據《中央社》報導,科學家從過去氣候數據資料判定,過去一週的高溫「可能是至少10萬年來」的最高溫。
受太平洋高壓及西南風影響,自7月3日起,全台各地陸續出現攝氏35度至36度高溫,中央氣象局指出,台北市及花蓮縣局部地區出現38度的極端高溫,東南部也有焚風發生。而今年7月7日日均溫達32.9度,是今年目前最高溫紀錄,跟2017年最高紀錄只差0.3度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這種高溫的日子,除了溫度持續攀高之外,出現的日期也逐漸提早。
排名第二的則是2016年,當年受聖嬰現象影響,超過7成的日子出現35度以上高溫不只是台灣,全球都飽受酷熱煎熬。
這種高溫的日子,除了溫度持續攀高之外,出現的日期也逐漸提早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其中特定族群如老人、小孩、慢性病人、肥胖、服用藥物者、弱勢族群、戶外工作或運動者,需特別關懷,應遠離高溫環境。受太平洋高壓及西南風影響,自7月3日起,全台各地陸續出現攝氏35度至36度高溫,中央氣象局指出,台北市及花蓮縣局部地區出現38度的極端高溫,東南部也有焚風發生。
計算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每日最高溫的數據,發現2020年是整體最熱的一個夏天,超過8成的日子都出現35度以上的高溫。而今年7月7日日均溫達32.9度,是今年目前最高溫紀錄,跟2017年最高紀錄只差0.3度。除此之外室內也應保持通風及涼爽,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,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。英國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(Granth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)科學家亦表示,目前北半球的夏季才剛開始,加上聖嬰現象仍在發展中,「這個記錄可能很快就會被打破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據《中央社》報導,科學家從過去氣候數據資料判定,過去一週的高溫「可能是至少10萬年來」的最高溫。
2016年時出現聖嬰現象,台北觀測站在當年6月1日時,日均溫就達33度,創下該觀測站6月1日當日最高溫紀錄。從觀察夏季日均溫分佈情形可以發現,大約在2012年以前,日均溫超過30度的高溫日子,多是在6月中下旬才開始出現。
排名第二的則是2016年,當年受聖嬰現象影響,超過7成的日子出現35度以上高溫。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研究指出,全球氣溫已經連續一週打破紀錄,平均氣溫在7月3日時來到攝氏17.01度,自1979年以來的最高紀錄,隔(4)日進一步攀升到攝氏17.18度,再次打破紀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